台灣樂居房產網
台灣樂居房產網首頁  > 台灣地理  > 台北市
台灣地理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台北市(又可写作台北市)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也是1949年12月后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并已被各级政府认可为中华民国首都[2]。其位于台湾本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人口在国内各县市中排名第四;是大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亦是台湾政治、文化、商业、娱乐、传播等领域的中心。
台北市是台湾近代历史的发展舞台,集许多台湾文化与人文地景之大成,并与邻近的东亚城市长年在国际竞争力等项目上互有高低、互见短长。除了举办第21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的国际花卉博览会外,2011年的世界设计大会也即将在台北市揭幕。
 
 
 
  历史
根据记载,台北最早为原住民中凯达格兰人(属于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开始有汉人来到此地。从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海岸开始,历经荷治时期与郑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芜而未有大规模开拓,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陈天章、陈逢春、赖永和、陈宪伯、戴天枢合股立陈赖章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地方,成为台北盆地开垦活动的开端。「大佳腊」之后多写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语「tagal」。
19世纪中叶,淡水河流域的物产贸易(特别是茶叶)兴起,先是艋舺(今万华)成为重要贸易据点,然后是大稻埕(今大同)后来居上,台湾经济重心逐渐北移。此后官方决定在艋舺与大稻埕间的田野地,兴建台北府城作为行政中心。1884年,台北府城城墙及5个城门正式落成。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担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开始建设大稻埕至基隆与新竹的铁路,加强邮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将台湾巡抚衙门及布政使司衙门设置于城内(现址为中山堂),台北市的雏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继任巡抚邵友濂正式将省会由桥孜图(今台中市)移至台北,从此逐渐成为台湾的政治中心。1920年实施市制,与同时成立的台南及台中为台湾最早3个市。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两座衙门作为台湾总督府,成为日本统理台湾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台湾总督府新厅舍(今总统府厅舍)落成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墙及西门,以原台北城范围内的区域(日人称为「城内」)作为官方厅舍集中地,以及在台日本人的商业活动地带。并利用拆除后的城墙原址辟筑4条3线道路,兴建自来水及下水道系统,并分阶段进行「市街改正」计划,街道的建筑风貌略为西化;另外也新设公园绿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筑,台北市逐渐具有现代都市的型态。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同盟国在当时的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受降仪式,日治时期划下句点。

从猫空俯瞰台北盆地及市区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迁台后,中央政府驻地及台湾省省会都设在台北市,但台湾省政府在1956年疏迁至南投市中兴新村。1945年至1949年随着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的200万军民,以及1960年代众多中南部民众北上求学、工作的风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市民结构趋向多元化。过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小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新建工程也逐步进行;城市的已开发区域原先集中于旧市区西侧,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开始向东边的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与1980年代为台北市的高度发展期,城市的商业重心也从此时开始逐渐向东移至东区,西区相对显现出发展衰退的态势;伴随高度发展而来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终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1990年代之后,市区铁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运系统、公交车专用道等交通建设陆续完成,相当程度地纾解了交通上的压力;信义计划区开始快速发展,市政府与市议会亦迁至该地;原本渐趋没落的西区,西门町、大稻埕等地带也开始进行更新计划。不过,如何兼顾传统小区或商圈的整建,与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课题。
 
  行政区域
map台北设府,始于1875年,当时台北盆地属于台北府淡水县,但并未明文设置台北市。进入日治时期后,1920年的行政区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内三市街为基础,设立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1938年进一步将松山并入台北市。
1945年,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台北市成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
1967年7月1日升格为直辖市,成为中华民国在台湾第一个直辖市。1968年7月将分属台北县的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暨阳明山管理局所属之士林镇、北投镇等六乡镇划归台北市管辖。
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域重划,将原来16区调整为今日的12区: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内湖区、南港区、士林区、北投区、文山区。重划如下:
合并龙山区、双园区及古亭区西侧为万华区
合并城中区、古亭区为中正区
合并景美区、木栅区为文山区
将建成区、延平区并入大同区
将松山区南半分割,另行设置信义区
次分区主条目: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自2000年起,在各区之下增设次分区,作为辅助的行政区域。各区依据实际发展情形,配合各里特色,划定4-7个次分区,将具有邻近特性,文化、历史特质类似的数个里集结起来,以求有效利用邻里资源,并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设。至2010年11月止,台北市共有68个次分区。
 
  地形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新北市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水文
台北市境内的河流绝大部分属于淡水河流域。淡水河的支流新店溪自台北盆地的南边流入,与其支流景美溪合流后,形成台北市西南方与新北市的自然边界。河道向西北蜿蜒流经景美、公馆、古亭等地,至万华附近与大汉溪合流后,始称为淡水河。此后向北流经大稻埕、社子,至关渡附近与支流基隆河会合前,亦形成台北市西方与新北市的自然边界。基隆河自盆地东北边流入,经南港、松山、内湖、士林、北投等地,横贯台北盆地的北半部。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在南港至士林间的部分河道实施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系由盆地东南边流入,横贯文山区后于景美注入新店溪。另有发源于盆地北侧山区的磺溪、外双溪等河流,汇集后注入基隆河。
 
  气候
台北市位于北纬25度线附近,又因为是在海岛上,地处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深受干冷的蒙古高气压与暖湿的太平洋高气压交互影响,形成了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通常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有时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气候变化影响,也会出现较暖的冬天,或是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气压带来的强烈冷气团,使得台北的温度少见地降至摄氏5.6度,邻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现摄氏3.9度的低温)。由于位在东亚季风带内,因此气候也受东北季风(冬季由东北方吹来含有许多水气的季风,此风也是在冬季带给台湾北部降水的主要来源)影响。也因为有东北季风的影响,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断流的问题。建基于台北市地处海岛的原因,使台北市纵然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而比华南沿岸的城市气温为低,但一般大陆性的强冷空气过海后会变得温和和水份多,所以台北能下雪的机会,比香港﹑澳门等欧亚大陆海边城市为低。
map2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气候特征:因为市区主要位于台北盆地中,气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响。夏季由于盆地周围的高山而不易使热气排出,使得市内的气温通常较周围的地区高出摄氏1-2度。进入冬季后,市区周围的山地与丘陵地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后,由于蒙古高气压与太平洋高气压交会形成锋面,使得台湾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台北的降雨天数也会增加。夏季也经常会因为上升气流旺盛,形成午后雷阵雨。
 
  交通
台北市为台湾最大城市,并与位于新北市内的双和、板桥、三重、新庄、新店、芦洲、汐止等周边卫星城市,形成大型都会区,因此市区的交通流量十分庞大。每逢尖峰时段或假日,经常会有大量人潮、车潮流动于市区内或台北、新北两市之间,经常导致市区内各重要干道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为求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疏散人潮、车潮,并减少塞车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兴建多条快速道路与联外桥梁。
此外,台北市亦为台湾大众运输最发达的都市,至2007年为止,整个大台北地区的营运中的公交车路线共有421条,平均每日载客161万人次,并有8成以上的中短程路线加入了联营公交车系统。捷运系统方面,台北捷运营运路线总长度100.8公里,平均每日运量已达157万人次。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于捷运、市区联营公交车、短程客运与公营停车场的非接触式IC智能卡—悠游卡;并实施公交车与捷运间的悠游卡双向换乘优惠制度。
map3对外交通方面,除了有多条国道(高速公路)与省道通往全国各地之外,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与台湾高速铁路也都行经本市并设站;其中,台北车站为全市首要的交通枢纽。空运与海运分别以桃园国际机场、松山机场与基隆港、台北港为主要据点。

 
  经济
map3台北市是台湾对世界的经贸窗口,在台湾经济体系中扮演金融、媒体、电信营运中心的关键性的角色。产业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高所得而来的高消费能力及产业结构变迁,统称为服务业的第三级产业占台北市整体产业比重近达九成。当中包含批发、零售、贸易、餐饮、金融服务、运输仓储、通信、工商服务等。服务业的盛行,让台北市成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当容易取得的城市。统一超商资源整合群总经理王文贵说:「台北市有一个世界级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台北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此外,台北还有仅次于日本东京,全亚洲第二高的城市人均GDP。
产业分布于台湾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业,大部分都将总公司设于台北市。又因为中华民国地方税收以设籍地为征集点,因此台北市与台湾其他县市产生了营业税收不公与中央统筹款的纠纷。
台北市是台湾的重要枢纽;平均房价亦为全台之冠,2005年27万;2006年31万;2007年35.4万;2008年37.7万;至2009年7月成长至逾新台币40万

【TOP】

 
  旅游
台北市为台湾最重要的都市,虽然幅员与台湾其他县市比起来不算宽广,却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其中,古迹数量与博物馆数目,不但居于全台湾首位,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国际城市的特殊风情。
对外国观光客而言,台北的夜生活相当具有吸引力,几乎以不同型态充斥在台北各区域。像是宁夏路老旧小区中的传统夜市,范围包含数条街道的士林夜市、饶河街夜市、临江街夜市及华西街夜市等,东区新兴商圈的PUB、阳明山上的北投温泉,都可视为台北夜生活型态的一部分。

【TOP】

 
  教育
作为台湾首善之区,一般而言,台北市的教育资源与台湾其他县市相比较为丰厚、优渥。1900年代的日治初期,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就成立于芝山岩一带(即今日的士林小学)。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1950年代国府撤退来台之后,许多位于台北市,投入庞大教育经费的初中、高中与大学,更成为台湾北部甚至全台湾的「明星学校」,在高中或大学联合招生制度盛行时,尤其明显。特别是明星高中或国立大学的热门科系,每年都有相当激烈的入学竞争。即使在联招几近废止的今日,这种情形仍旧延续着。
目前台北市辖下所有的大学有2所,分别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及一百六十余所的公私立中小学,及9年义务教育,此外还有儿童育乐中心、社会教育馆及动物园,并在各区设立运动健身中心、小区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市民休闲育乐与学习进修的机会。

【TOP】

 
  宗教
台湾日治时期开始,来自全台湾各地不同生活背景的民众,开始大量向台北市移民,宗教上自然呈现蓬勃而多元的发展;1950年代之后,许多台湾中部、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将其神灵请至台北设分灵,所以除了乡土神以外,祭祀妈祖、王爷、佛祖、菩萨等居多。台北市的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其教派之广,几乎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的总汇。
map4台湾地处传统的儒家文化圈,而政治与文化中心城市亦即台北市;台北市的宗教情况与台湾宗教大致上相同,基本上以佛教与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等传统宗教为主,以佛教与道教为例,台北佛教庙宇登记有案者为107间,道教为154间[10]。台北市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着闽、粤移民由故乡迎来的神佛,如艋舺青山宫的青山王、台北法主公庙的法主公、艋舺祖师庙的清水祖师、景美集应庙的双忠神等,另外台北市的知名信仰中心,亦常是全台湾人的信仰中心,如指南宫、关渡宫、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霞海城隍庙、台北行天宫等不胜枚举。
不仅佛道,台北市仍有全台湾为数最多的基督宗教与伊斯兰穆斯林信仰人口,台北清真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北圣家堂等。多元蓬勃的宗教文化,是市民们最丰富的精神粮食。

【TOP】

 
  典藏文物
台北市内有多座驰名海内外的大型博物馆。位于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为世界主要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馆藏达65万件;藏品大部分为承接清代皇室旧藏,包含众多中国古代书画、金石、器物、典籍等,馆藏尤其以宋代绘画、中国青铜器与宋瓷为重。邻近台北植物园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以收藏唐三彩、中国青铜器等华夏文物的著名的博物馆,每年并固定举办大型特展。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所收藏自民初以来的大量考古遗物、青铜器、汉简、图书、中国民族学文物,件件堪称国之重宝。
位于二二八纪念公园内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则以「首都核心区博物馆」为一大型的博物馆聚落。本馆承接收藏大量早期台湾的史地资料、田野调查文物与丰富的自然标本等,是集合了人类学、地学、动物学、植物学与博物馆学为一体的博物馆,堪称「台湾现代知识的启蒙地」。而整合了本馆周边的历史空间,将劝业银行旧厦、台北樟脑工场、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分别整建成台湾自然史博物馆、台湾产业史博物馆与台湾现代性博物馆等。
台北市政府大楼本身亦将原新闻处所属的市政数据展示馆改制为台北探索馆,转型成一座城市博物馆,使其兼具「寓教于乐」的功能。另外还有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袖珍博物馆、树火纸博物馆、杨英风美术馆、邮政博物馆等。
 
     
TOP   
 
台灣樂居房產網 / 碩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專線:400-1234-567 電話:06-2454290(台灣)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微信:1373077780 Line ID: tiffanypao 諮詢郵箱:13730777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