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樂居房產網首頁 >
新聞訊息-生活-健康 |
|
[轉載] 女作家之死 專家盼正視兒少心理健康 -生活新聞
|
|
yam蕃薯藤新聞 中央社-2017年04月28日 下午20:32
|
|
|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地產網)28日電)有精神疾病史的作家離世,精神科醫師表示,精神疾病應去污名化,很多家長憂心留紀錄,不願帶孩子看診,甚至去收驚,但拖著不治療只會讓孩子狀況更糟。
某作家有長年精神疾病史,從高中就長期服藥,也住院治療。她在著作的自介中寫道,沒有什麼學經歷。「所有的身分裡最習慣的是精神病患」。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長年關注台灣兒少心理健康,她今天受訪時坦言,台灣小孩的問題很大,因政府沒有重視孩子,很多孩子不是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很多爸媽也不知道怎麼當爸媽,也不了解孩子、不懂怎麼陪伴孩子度過難過的時刻。
高淑芬說,青少年階段是人成長的特殊階段,此時大腦、荷爾蒙分泌都會改變,也面臨認知、價值觀型塑階段,會開始思考「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學習、人際互動上,也可能產生各種情緒,旁邊的支持系統就很重要。
不過,精神科醫師王家駿表示,臨床觀察,很多爸媽面對孩子有憂鬱症、精神疾病的第一反應常是「否認」,認為孩子沒問題,甚至擔心如果帶孩子就醫,可能會留下紀錄,影響以後的生活。
高淑芬說,精神疾病就像一般疾病一樣,只是腦中傳導物質失衡,透過治療可以改善,但因為社會對精神疾病污名化,確實會讓患者卻步,家長也不太願意讓孩子看診,臨床上看到的孩子,常常都是拖了一段時間才來就醫,延誤就醫的風險是可能讓疾病惡化,有更高的風險轉成嚴重的精神疾病。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也表示,社會普遍對精神疾病認知不足,政府投注的資源也不夠,民眾不知道憂鬱症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孩子出現精神問題時,也以為「只是叛逆」,甚至有人帶孩子去收驚卻不看醫生。
身旁若有精神疾病史者,應支持、傾聽他們的心情,葉雅馨說,家人、朋友的陪伴很重要,但「陪到最後也可能逃掉」,會不知道怎麼繼續幫忙。當遇到能力所不能及的時候,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很多家長怕求醫留紀錄、治療耽誤學業;葉雅馨說,很多家長愛面子、擔心孩子看身心科被知道,但如果孩子的命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社會應重視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工程,不讓就醫路如此遙遠。 原始連結
|
|
|
|
更多資訊: 台灣樂居網官方網址:http://www.1zhappypro.com 台灣買房官方網址:http://www.1zhappyhouse.com
|
|
|
|
|
|
您還可以輸入500字元 |
|
|
|
|